求诊断学胸部检查的一般步骤,包括视触叩听。。。。
胸部视诊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胸(肺)部触诊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胸(肺)部叩诊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①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③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 胸部(肺)听诊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求诊断学胸部检查的一般步骤,包括视触叩听。。。。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432.html?tp=1_01这里可看看 也可看看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wvNh4fG2_s/
叩诊是怎么的?
叩诊是指用手叩击身体某表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音,根据震动和声音的音调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以分为间接叩诊法和直接叩诊两种后者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叩诊是借助于手或叩诊锤,叩击身体某些部位,以引起该部位下面的脏器发出不同的共鸣音,并根据声音的性质及间隔时间来判断该部位是否正常。也可用于判断器官边界的病变情况。叩诊还常用于检查某些关节部位,用以诊断相应部位的神经反射是否正常。叩诊的原理与声音的音色有关。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又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两种。直接叩诊法(directpercussion)医师纯侍如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适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等。间接叩诊法(indirectpercussion)为应用最多的叩诊方法。医师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谈迹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因为该处易与被检查部位紧密接触,而且对于被检查部位的震动较敏感。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对叩诊音的判断。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叩击2~3下,若未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3下。应避免不间断地连续地快速叩击,因为这不利于做启叩诊音的分辨。
叩诊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在医院里,有时医生会将左手指贴在病人的胸壁上,用右手中指头轻叩左手指,细细辨析胸廓发出的声音,以诊断心肺有无疾病——这就是胸部叩诊法。发明叩诊方法的是18世纪奥地利医学家约瑟夫·奥安勃鲁格。
奥安勃鲁格(公元1722~1809年)是维也纳一所医院的主治医生。当时,维也纳的肺部疾病特别是肺结核的发病率很高,在尸体解剖中常发现,患者的胸腔里充满了积水。奥安勃鲁格想,如果我们早点知道他有胸腔积液,就可从肋骨之间插入一支空针,将积液抽掉,可能会拯救患者的生命。
可是,怎么才能判断胸腔内有没有积液呢?这个难题昼夜萦绕在奥安勃鲁格的脑际。
他苦思冥想,凭着较深的音乐造诣和执著的探索精神,终于想到凭借“声音”诊查胸腔积液的方法。
他回想起童年时代,经营酒业的父亲常带他到地窖去,察看每只酒桶里还有多少酒。酒液上面是空气,当敲击酒液上方的桶壁时,声音很清脆;若敲击酒液所在的部位的桶壁,声音就很沉闷。用手指敲打酒桶,凭借其发出的清、浊声音,便可用来估计桶内酒量的多少。***的胸腔不也可以用手指叩击,从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胸腔内有无积液吗?
奥安勃鲁格经过不断地摸索,做了7年的试验,终于发明了叩诊法,并于1761年在维也纳出版了一本仅95页的书,书名叫《通过叩击胸部来探查胸腔内疾病的一种新发明》(简称《新发明》),详细介绍了叩诊法。
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屏住呼吸,医生用“并拢、伸直的手指,慢慢地、轻轻叩击”。奥安勃鲁格还画出胸腔叩诊的清音范围,指出心前区和肝区叩诊浊音。他还描述了各种疾病的叩诊音特点,如胸腔积液、肺部空洞、心包积液、心脏扩大等等。
像许多创造发明一开始总是受冷遇一样,奥安勃鲁格的叩诊法很少有人赏识,连他的老师也持冷淡态度,甚至遭到了当时一些名医的冷嘲热讽,讥讽这是“愚蠢的叩诊法”。
直到18世纪末,曾任拿破仑御医的法国名医柯尔维莎(1755~1821年)对奥安勃鲁格的叩诊法产生了巨大兴趣。1808年,他将《新发明》一书译成法文,并推荐给法国的各大医院应用,终于使叩
诊法在奥安勃鲁格去世前一年被医学界接受。
叩诊是怎么的?
环境应安静,以免影响叩诊音的判断。根据叩诊部位不同,病人应采取适当体位,如叩诊胸部时,可取坐位或卧位;叩诊腹部时常取仰卧位;确定有无少量腹水时,可嘱病人取肘膝位。叩诊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叩诊时不仅要注意叩诊音响的变化,还要注意不同病灶的震动感差异,两者应相互配合。叩诊操作应规范,用力要均匀适当,一般叩诊可达到的深度约5~175px。叩诊力量应视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组织性质、范围大小或位置深浅等情况而定。病灶或检查部位范围小或位置浅,宜采取轻(弱)叩诊,如确定心、肝相对浊音界及叩诊脾界时;当被检查部位范围比较大或位置比较孙羡深时,则需要用中度力量叩诊,如确定心、肝绝对浊音界;若病灶位置距体表约达175px左右时则则尘拍需用重(强兄吵)叩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