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女孩五岁还尿床吃什么药
最佳答案:
1. 去氨加压素: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以减少夜间的尿量,是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适用于夜间多尿型的遗尿症。
2. 盐酸甲氯芬酯:适用于伴有夜间唤醒困难的遗尿患儿。能促进脑细胞的氧化还原代谢,增加对糖类的利用,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起到引起觉醒、振奋精神、兴奋呼吸等作用;可提高大脑皮质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
3. 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去氨加压素治疗无效,排尿日记提示膀胱容量小或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有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儿。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类,使用时要参照儿童剂量使用,每个疗程需3~6个月。
4. 丙咪嗪: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能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对中枢神经有作用,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也可通过减少溶质清除和增加肾脏尿素和水的重吸收而起治疗作用。用于对警铃疗法、去氨加压素和M受体拮抗剂治疗均无效的大龄遗尿患儿。
5. 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6. 麻黄素: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遗尿症。
遗尿症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还需要结合基础疗法(如调整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等)、报警器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家长不可因尿床而责骂孩子,应耐心教育,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帮助树立信心,一起积极配合治疗。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泌尿科医生,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小孩尿床除过物理疗法,其他药物或针灸怎么治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孩子,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药物治疗 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3、膀胱训练 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4、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5、每天晚上叫小孩起来排尿,因为小孩膀胱比成年人小,所以要定时排尿,以免尿床,晚上起来排尿,基本就不会尿床了,注意晚饭后少喝水。
日常护理
小孩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绝大多数小孩尿床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少吃流质,也不宜吃西瓜、橘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睡前不要逗孩子,不要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每天睡前养成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把握孩子夜间排尿的规律,在孩子尿床前把孩子叫醒让他排尿。
必须指出,尿床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父母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治疗小方法
一般小孩过了五岁就有能力不尿床了,过了五岁还尿床的就可以诊断成夜尿症。一般五岁还有十分之一的小孩尿床,过了13就只有百分之一了,并且男孩比女孩生长发育慢,尿床的相对要多。
母乳喂养的小孩少尿床
临床发现,在尿床的小孩中,只有6%经过母乳(超过三个月)喂养,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母乳喂养,其中男女尿床的比率也达到了2:1。母乳为什么能预防尿床呢?
通过母乳喂养的小孩,脑神经发育和膀胱稳定性和泌尿道括约肌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母乳对小孩尿床的控制确实是有益的。
附:治疗尿床的小方法
1、根据中医的理论,小孩尿床可能是因为肾阳虚造成的,如果小孩偏瘦,手脚在冬天容易冰冷身体看起来比较虚弱时,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可以在天气寒冷的冬天炖狗肉给小孩吃,里面放些桔皮,花椒,有一定的效果。我曾经就接触过一个此类案例,通过调节饮食治好了尿床。
2、在白天延长小孩两次尿的时间,增加膀胱的容积,帮助小朋友了解如何控制小便。
3、可以采用药物,如抗利尿荷尔蒙等。
疾病危害
长期尿床会对患儿的身高、智力、心理及第二性征发育造成极大的危害,包括:
1、智商比正常儿童偏低17-23%;
2、身高比正常儿童偏矮2-5cm;
3、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性格内向、胆小;
4、影响生殖系统发育,成年后易不孕不育。
家有小女孩,今年六岁,每天晚都尿床,用了好多办法都不见好,请问医生该怎么治?
病情分析:您好,5岁以上,一个月至少有一晚尿床,就可以诊断夜遗尿症,所以您的孩子可以诊断是:夜遗尿症.夜遗尿症有很多原因引起,常见的是1,夜间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2,膀胱功能障碍;3,睡眠催醒障碍,4,脊柱发育问题,如脊柱裂等.
意见建议:一般本病治疗主要包括:1,唤醒;2,药物,3,主要针对脊柱裂的外科手术.建议您首先采用唤醒治疗,可以定闹钟.这个主要是要建立孩子的信心,训练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建立信心这一点对遗尿的孩子很重要.另外可以辅助给以药物:盐酸丙米嗪,睡前1小时口服.如果1,唤醒;2,药物均无效的话,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孩子5岁了还晚上睡觉尿床怎么办
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通常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仍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仍然被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若3岁以上,每月尿床次数超过两次,即为不正常。尿床在医学上称为“夜遗症”或“夜遗尿”。尽管听起来稀奇,实际上尿床并不罕见。
孩子尿床有多种原因。一般而言,孩子在3至4岁时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至6岁后仍频繁尿床,医学上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我国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除了疾病导致尿床的情况外,原发性夜遗尿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睡眠深、排尿训练不足、膀胱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等有关。
遗传因素在夜遗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3/4的机会尿床。如果父母一方有尿床经历,孩子患病几率为1/2。疾病因素包括蛲虫症、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部分孩子因睡眠过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没有接受排尿训练,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导致孩子养成夜间排尿的习惯。长时间下来,容易引发夜间尿床。随年龄增长,夜遗尿症状可能有所改善,但停止尿床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甚至有1%的人在青春期后仍继续尿床。
处理孩子尿床问题,家长应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了解孩子的情况,排除疾病因素,如蛲虫症或尿路感染等。其次,培养孩子的排尿习惯,避免长时间使用尿布,鼓励孩子白天定时排尿。家长夜间可定时唤醒孩子,帮助其排尿。保持与医生的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